禅说,犹禅学。谓禅宗教理。禅宗的禅与六波罗蜜的禅是同一个事物,又是分别的两个事物;它与四禅八定的禅可说是同一个事物,又有所不同。禅宗有四句格言:“教外别传,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”。既然是“教外别传、不立文字”,那为什么还要讲呢?因为不借助语言文字,想进入禅就很困难,不得其门而入。
详情放生仪轨是正信佛教徒为所救护物命获得究竟解脱,在物命耳边念诵的仪轨。在《金光明最胜王经》中,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为所放生的鱼念诵宝髻佛名号,使鱼群寿尽离世后,立即转生为三十三天天子,而后逐渐皈依佛门,步入解脱大道。显密宗派有众多大德所作放生仪轨,多数可以直接依照法本念诵,不需传承。 如果时间紧急,则可大声念诵:嗡嘛呢叭美吽,啥! 或:顶礼、供养、皈依如来、善逝、应供、正等觉宝髻佛!
详情回向文又称回向偈,佛家于法会结束时齐声朗诵的一种偈文。即发誓愿共同皈依佛道。净土宗多以唐善导大师之《发愿皈三宝》偈“愿以此功德,平等施一切。同发菩提心,往生安乐国。”为回向文。其余诸宗,大同小异。回向即是“回己善根,有所趋向”,将所造善根力集中加于某目的,使之尽快得以实现。
详情中国汉地的放生活动古已有之。狭义单指人命;广义则指一切人命与禽兽。《列子·说符篇》载:“正旦放生,示有恩也。”“客曰:‘民知君之欲放之,竞而捕之,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,不若禁民勿捕,捕而放之,恩过不相补矣。’简子曰:‘善!’”可见,早在春秋战国时代,中国汉地即有在特殊日子放生的说法,甚至已出现了专门捕鱼鸟以供放生的情况。但持续、广泛的放生习俗的形成,还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。
详情恶报原为佛教语,谓行恶事而自食恶果。后泛指坏的报应。
详情佛教谓从恶事之因而生的苦果。
详情『禅』是宇宙中一切万物的真理、生命和智慧。包括大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与非生物,以及宇宙万物,它们的生命变化、智慧、能力、生态…等等,统统都属于禅的范围;大如行星,小至细沙,当然也包括了人类。 比方说人与人之间有很多离不开的关系;人与天气、地理以及大自然界也是分不开的。因此『禅』的意义整体而言,使指整个宇宙万物是「一体」的。 广义的『禅』是宇宙「纯真」、「至善」、「完美」的境界,具足自在与圆满。在于人就是真、善、美的德行。佛教由『禅』而来,人可以因禅的力量而超越凡夫,进入圣境。
详情出离心,佛教词汇,为解脱轮回苦,灭尽诸烦恼(再简单点就是:离苦得乐)之意,出离心基本上是希望从娑婆世界的苦海中解脱出来。娑婆世界被称为苦海是因为它有存有三界即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的生命体,并且含有有情的生命和无情的器世间,从佛陀的谛观,三界的众生都感受到苦,所以在他开悟后第一次的转法轮时就讲述四圣谛法。
详情佛教徒是信仰佛法僧三宝的在家,出家四众的通称。包括在家(优婆塞,优婆夷)众,出家(比丘,比丘尼)众,合称四众弟子。(也有七众的说法,包括优婆塞,优婆夷,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弥、沙弥尼、戒叉摩那尼)。
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