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善良的人总是受伤害?
2021-04-06 [佛与人生]
为什么善良的人总是受到伤害?
做了什么善良的事情?受到了什么样的伤害呢?就是你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,你说善良的人老是受伤,那你做了什么善良的事情?在善良的这个过程当中又受到什么样的伤害呢?
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呢?善良,我们把它做到一种升级,或者说讲到一种升华的时候,我们把它当作慈。慈啊,我们经常讲“慈母多败儿”那个慈啊。如果一个人仅仅只有慈而没有智,它算不上真正的慈悲。
而我们在行善的过程当中,如果还有更多染污的思想,我们为什么而慈?因为他是我的亲人,我慈悲他吗?因为他是我的好朋友,我慈悲他吗?你看我们这个慈啊,也称不上真正的慈。
为什么呢?也就是称不上真正的善。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在区别对待。我在区别,他是我的亲人,我要对他慈一点、对他善一点;他是我的好朋友,我对他慈一点、对他善一点。
所以说你这个“善”严格意义上来讲,它只是你分别心——分别筛选之后,对某一个人特殊的好一点而已,就仅此而已。能够称得上多善呢?你想一想。
那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对每一个人都这么好的时候,没有这种分别心,你是真的善也是真的慈。而这种慈和善呢,也未必能够起到完全性非常好的结果。为什么呢?因为这种慈和善的状态还要加一个智慧,你才能够做到更好。你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了吗?
就是我们很多时候的善呢,他都是区别对待的善。我们很多时候的慈也是区别对待的慈,它算不上真的善,也算不上真的慈。我们通过对社会上这些人进行一个筛选之后,然后,“哎,我对你好一点”,仅此而已了,对不对?
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:行愿堂
热文推荐
-
口德决定运势,善念改变人生
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:一是说话让人结缘,二是做事让人感动。“恶语伤人心,良言利于行”。行事之恶,莫大于苛刻;心术之恶,莫大于阴险;言语之恶,莫大于造诬。伤人以言,甚于刀剑。
-
神奇四句话,人生大哲理
人有时候,真不知要谋求什么?往往把最值得维护和珍贵的东西忽视了,却不知拣了芝麻丢了西瓜。现在好多人都在透支健康,燃烧生命,经常借口工作忙、应酬多,不注意生活方式,不重视锻炼和爱惜自己,过早处于亚健康状态。一般都是撑不住了才去看医生,身体有毛病了和退休了才去保养和锻炼。往往都是等到健康状况不行了,才想起去珍惜和维护。其实,如果我们过早地把自己身体都搞垮了,要再多的身外之物又有何用? “ 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 ” 。世界上再富有的人,往往也无法买回自己的健康。
-
为人、处事、心境、品德
为人:有人缘则有福,结好人缘就是最大的修行。发脾气是无能的表现,不生气就能消业障。君子为目标,小人为目的。知缘惜再造善缘。得理要饶人,理直要气和。多一次原谅,就多一次造福:把量放大,福就大。欣赏别人,就是庄严自已。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已。
-
心闲是人生最好的福气
简单是福。众生之苦,苦于繁忙。忙财富、忙名利、忙着争抢,忙于计较得失荣辱。争来抢去终是空。简单的人,勤劳节俭,一切随缘而安。不需要为挣不尽的财富焦头烂额。也不会为柴米油盐而忧愁。不争,自然从容;不计较,所以常快乐。
-
史上最神奇的一句话
很久以前,有一个国王想找到一句话,它能让高兴的人听了难过,难过的人听了高兴。但他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。直到有一天夜里,他梦见智者对他说了一句话,正是自己想找的。这句史上最神奇的话就是:这一切都会过去的!
精彩文章
-
受戒与学戒是什么意思?
(如瑞法师) 受戒,我们常说的出家指剃度落发,实际这只是现了出家的相,称为形同沙弥、沙弥尼。受了沙弥、沙弥尼十戒,才拥有出家人的戒体,也就是说才算真正出家,称为法同沙弥、沙弥尼。此处的受戒,指在家菩萨出家得受十戒。《萨遮尼揵经》云:“如来功德之身,以受戒为本,以持戒为始。”
-
简单而不简陋,化繁为简,让生活不累
(灯云法师) 《道德经》曰:“大道至简,衍化至繁。”《信心铭》日:“至道无难,唯嫌拣择;但莫憎爱,洞然明白。”是故,简之又简,以至于空,是名心悟。为了分析说明,就得化简为繁;为了归纳总结,又得化繁为简。虽然简单,但不缺乏;而简陋之中,多有欠缺。所以,简单的生活模式,不累;简陋的生活条件,难熬。
-
道融法师护持佛法的故事
(大安法师) 当年的长安僧团以鸠摩罗什大师为首,他座下有八位高足弟子,其中有个叫道融的,他的辩才很好,记忆力也很强,内外的典籍都能够记忆下来,觉悟程度也很高。当年有一个狮子国的婆罗门,听说长安的佛法很兴盛,他读了很多的经典,博学多闻,很擅于辩论,他就找上门来要跟长安的僧人辩论。
-
因在意别人的评价而影响情绪,该怎么办?
(常暘法师) 佛法教导我们要用智慧和慈悲的角度来看待问题,改变我们负面的思维模式,放下我执,扩大心胸。只有如此才能令我们的心越来越强大,越来越光明。你太关注别人的看法,都是活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的舞台中,捕风捉影,猜测妄想。给自己创造了一个他人的眼光支撑的牢笼,其实这种烦恼都是自找的。因为你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不一样的,同样的一个人,在不同的时间点,你在他心中的感受包括定位都是不一样的。
-
清明除了祭先祖,还应将先辈们的精神继承下去
(如觉法师) 春花烂漫,春水潺潺,绿叶成荫,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,又到了清明时节,数千年来,为追思先辈,聊表孝忱,人们都会去扫墓祭祀,如古人诗云:“南北山头多墓田,清明祭扫各纷然;纸灰飞作白蝴蝶,泪血染成红杜鹃。”清明期间,很多家庭都携家带口,去到先辈墓地,扫墓祭祀,并祈望祖灵祐护后辈们平安健康。
-
修行最重要的根本是什么?
(常暘法师) 修行最重要的根本,我觉得是愿力。一个人对做一件事情没有这种信念,其实他是做不好的,而且也没有力量。这个誓愿力是发自我们内心,对一件事情正确的理解,而发出了一种美好的愿望。就像很多人说我们为什么要修行?就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修行对我们生命很重要,所以你才会有这样坚固的誓愿力。有了这样以后,就是要改变自己的问题所在。我们会有很多错误的思想和错误的行为,但修行最重要的是改造思想,然后思想去带动行为。
- 区域:中国·广东·汕头
- 流通处:15913912932
- 建议:jianyi@gming.org
- 站务:admin@gming.org
- 客服邮箱:hy@gming.org
- 友情链接:13006590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