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还愚者之心而念佛”是什么意思?
2021-04-07 [慧净法师]
“还愚者之心而念佛”,这跟法然上人的风格是一样的,法然上人说“圣道门之修行者,极智慧离生死;净土门之修行者,还愚痴生极乐”。
问很多问题的,都是自以为聪明的人,或者本身就喜欢东想西想的人。有些老人家,他就很简单,你跟他说有西方极乐世界,有阿弥陀佛,“哎呀,那好”;说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到净土,“哎呀,那好”。
从此之后,他就一串念珠度朝昏,没事就念“南无阿弥陀佛,南无阿弥陀佛……”。为什么?他说“那个师父告诉我,念阿弥陀佛可以到净土啊”。
他不会问那些学过很多知识、好像很有学问的人问的问题,他好像很愚痴一样,“我什么都不懂,都不了解”,什么安心不安心,什么菩提心、至诚心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,什么即得往生、当得往生,他都不懂,“我有这句阿弥陀佛就可以作依靠了”。
“还愚者”,我们本来就是愚拙之人,可是我们不想做愚者,想做聪明人。所以,我们要回归到愚拙的本来状态。
一般人都有这个特点,愿意显露自己的聪明,不愿意被别人视为愚者。所以,如果他愿意安守愚者的身份而念佛,这个人可以讲是大彻大悟了,很多事情都放下了。再说,人真的聪明吗?聪明又比别人聪明到哪里呢?聪明反被聪明误。
越自以为聪明的人,其实越愚蠢。而且,在六字名号这个法当中,就算有孙悟空的通天本领,都用不上,使不上劲,不如歇一歇,因为这句名号是“诸佛深智非所测,三乘浅智岂能窥”。
当我们甘心做个愚者的时候,我们真的感到很安乐,什么面子啊,虚荣啊,都没有了,就地一躺,躺在地上休息,身心多自在啊!为什么?因为我们是愚者,所以要身心放下,彻底靠倒。
面对阿弥陀佛,如果还认识不到自己是个愚者,这就太愚痴了。阿弥陀佛的智慧叫“超日月光”,诸佛光明所不能及。
我们这豆大的小光,萤火虫一样的小光,甚至根本没有光,遇到了超日月光,居然还不知道自己是愚痴、黑暗,还要显露自己的智慧,这不是根本就没见到佛光吗?没有在太阳下面,一定是在黑暗的房间里。
深深地知道自己是愚者,而且安守愚者的本分;甚至也不知道自己是愚者,只知道“众生称念,必定往生”,然后就“南无阿弥陀佛,南无阿弥陀佛……”。懂得再多,跟一文不识之人,念佛往生的功能是一模一样的,所以不可以骄慢。
——摘自《念佛金言录讲记》
热文推荐
-
念佛必定会放光
有一位法师到美国去弘法,当法会结束之后,有一个美国人向这位法师自我介绍说:他是学神通的,所以他有某一种神通,能够看出凡是称念「南无阿弥陀佛」的人,口中都会吐出光明。诚心念佛的人,他吐出的光明非常之大,
-
念佛三不问,福报自然来
善导大师有三不问。我们念佛人经常问这样那样的问题,这样那样的事情。善导大师讲:“不问时节久近,不问罪福多少,不问时处诸缘,这叫三不问。”一、不问时节久近 不问时节久近,指的是时间、时节。有些人说你念佛时间长、修行好,这就是时间久了。
-
佛法最高的境界就是平等
救度本身利益是平等的。我们祖师龙树菩萨说,阿弥陀佛的救度好像船一样,这个船浮在六道的苦海当中,六道苦海的众生只要上船来,安分守己地坐船上,都能从娑婆的此岸,到达涅槃的彼岸,就能越过生死六道轮回的苦海。坐在船上的人,不管有力量没力量,尽管有十八
-
化解冤债的两种方式
连日梦蛇 醒见毒蛇 我们有位同修净凌,她的二姐法号佛文,三个礼拜前就经历一个关于蛇的事件,之后她写了一篇文章贴在讨论室,也贴在公布栏给大家参考。 佛文在三个礼拜前,一连好几天做梦,梦到三条蛇在
-
打坐念佛容易进入寂静状态,容易养成念佛习惯
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日之计在于晨,对我们学佛的人──尤其是念佛人来说,所谓一天的生活,从念佛开始,在三百六十五天的第一天,当然也是先到佛前供养佛、念佛,一年就从供佛、念佛开始。不过,既然是每一天的生活都
精彩文章
-
佛所悟的世界与我所执迷的世界
(心道法师) “佛所悟”的世界和“我所执迷”的世界是不同的。“我所执迷”的世界是物理的世界,是“贪嗔痴慢疑”的世界,而对于精神的世界,我们却-窍不通。所以,我们想明白“我所执迷”的根源是什么?要从物理的世界开始探讨,追究到最后,才知道“因缘空“的道理。
-
对众生好就是在对自己好
(慧律法师)我们现在为什么要修行?就是要改变我们的正报跟依报。正报,从心下手;依报,要修福、多结善缘。记得,多帮助苦难的众生,帮助无量无边的众生,其实就是帮助自己。
-
允许自己犯错,接受原谅自己犯错
(明海法师) 允许自己犯错,有勇气去接受自己犯错,原谅自己犯错这一点很重要。所谓允许犯错并不是纵容自己去犯错,而是自己在不小心犯错了之后,你要懂得去原谅你自己,这是你对自己的肯定、保护和支持。
-
佛教就是修慈悲,走到哪都要知恩报恩
(海涛法师)我们佛教就是修这个,念一下: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,佛教里面讲要知恩报恩,有的人都忘记了,佛教的因果写得很清楚,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要欠人债,再进一步要向他报恩。
-
习气要改,不要影响到他人
(静波法师)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大迦叶尊者也曾经“闻歌起舞”,这就是习气。大迦叶尊者,曾经一听到别人唱歌他就开始跳动,而他是一位非常讲究威仪的大比丘,但是一听到音乐他就自觉不自觉地舞动了,就开始折腾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前生遗留的习气而已。
-
知恩报恩,常行孝顺,是清明节对我们的意义
(觉醒法师) 清明是思忆先贤,慎终追远的重要日子,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,其历史可追溯至两千五百年前的周代。曾子曰: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通过缅怀先人嘉行懿德,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根本,知恩报恩,常行孝顺,这是清明节对于我们现代人的首要意义。
- 区域:中国·广东·汕头
- 流通处:15913912932
- 建议:jianyi@gming.org
- 站务:admin@gming.org
- 客服邮箱:hy@gming.org
- 友情链接:1300659095